返回128. 128(一更) 借粮出兵(3/5页)  千里江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br>
就像以刚直善战出名的朱儁,早已出逃去了荆州,自然不能在朝堂上对他提出驳斥的建议。

董卓朝着他面前低首顺目的一众人等看去,终于露出了个满意的神情。

“看来无人有异议我这迁都的决定了,陛下,您看如何?”

再一次接到董卓这个问题的刘协显然不能再说什么听听各位公卿大臣的建议,否则难保他不会再看到朝堂上少几个人。

他低声回道:“便依相国所言。”

可即便他答应得已算是快了,董卓还是在今日这早朝上又将太尉黄琬和司徒杨彪给罢免了官职。

而后才将迁都的重任分派给了各方部门去做。

众人僵直地立在原地,直到董卓迈步出门,身影消失在了他们的视线之中,他们才觉得脚下恢复了一点力气,可以往家里走。

只是走出了殿外又见伍琼、周毖二人的尸体并未被董卓让人给收殓起来,还是横躺在这殿外,正是头身分离的惨状,不由让人神色惶惶。

还是刘协下达了一道诏书让他二人各归于家,入土安葬。

杨彪回到府中在庭院里站了许久,面上满是悲凉。

见杨修立于廊下,他怅然说道:“你我父子二人的命只怕也要留在此地了。”

四年前杨赐去世,杨修往弘农去为祖父守灵三年,于去岁夏日回返了洛阳,至今尚不到一年。

他原本是打算遵照先前与乔琰的约定,等到守灵期满便往乐平去,继续替她效力,但杨彪却说,乔琰已为并州牧,如今麾下可用之才囊括并州,杨修年不过十五,前去乐平又能帮到对方什么,还不如留在洛阳观望时局,也好多学些本事。

彼时的杨彪觉得自己的一番说辞着实妥当,可现在乔琰处在大河之北,就算短时间门内无法达成进攻的目标,也起码有着退可守的保证,不会被董卓老贼说杀就杀。

让杨修处在京城里,才是当真有灭族之祸了。

杨修开口道:“父亲是要留得青山在,先保住性命,再图日后,还是要为汉室王业而殉,不惜死谏?”

杨彪听他话中口气并无慌乱,先不免为这聪慧的儿子心中骄傲,又掂量了他话中的意思,忽觉沉重,问道:“前者如何?”

“若是前者,父亲即刻去寻黄子琰,往相国府拜谒,便说你二人反对迁都一事,不过是因为恋旧而已,并没有要干扰那董贼行事的意思,特意前来请罪,董贼既杀尚书二人,必已后悔,也需担心朝内暗怀杀之心思者甚众,不若留着父亲的性命,只是如此一来……”

便少了几分气节和脸面了。

可在刀兵面前,又有这一家数十人在此,除了向董卓低头,又有什么其他办法呢。

也正如杨修所言,当廷斩杀了周毖与伍琼,确实让董卓成功地让迁都的决定下达,却也让他不免有些后悔。

这二人一死,董卓先前所营造的亲近士人景象也就彻底不复存在,只能继续靠着狠辣手段来震慑,而史官到底会对这一段历史如何记载,董卓心中也没有个底,忽然听闻杨彪与黄琬前来请罪,让他心中不由一喜。

别管这两人的请罪是否是被逼无奈,又别管其中到底有多少真心,这起码对他来说是个好消息!

董卓当即上表,以黄琬和杨彪为光禄大夫。

虽然不可能让他们官复三公之位,但起码也先给了个秩比二千石的官职以示体面。

接到这道委任诏令的时候,待得宣旨的人离开,杨彪不喜反悲。

光禄大夫为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