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3. 183(二合一) 老之将至……(2/7页)  千里江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棉花,“按照天竺人的说法,他们在六百年前就制作出了将一者分离开的工具,但效率依然很低,一亩棉花地里采摘出来的棉花需要一个人花费数十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在北有强敌的情况下,他们没有这个时间来做这样的事。”

反正他们那里一年四季也没有那么寒冷,与其费心种植棉花,还要处理棉花和棉花籽之间的分离问题,确实不如多种一点粮食。

毕竟在他们的认知之中,粮食才是硬通货。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乔琰取出了其中的一朵,将其四瓣掰开,其中的一瓣里,虽不像是现代的杂交棉一般有七八颗棉花籽,两三粒还是有的,若不将其去除,棉絮没法直接使用。“将这东西给德衡送去,让他在秋收之前想办法制作出个棉籽分离的机器。”

徐荣忽然有点同情马钧。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进攻高平所用的攻城槌和一箭射杀了庞德的重型床弩,都是马钧制作出来的。

虽然知道这位的确是个在机械上的天才人物,但让其先做军事改良后折腾民生器具,是不是也太符合“能者多劳”的标准逻辑了。

徐荣这个表情不要太直白地写在了脸上。

乔琰轻咳了一声,没说出来,这大概是因为马钧在历史上制造出的水转百戏图,给了她一些刻板印象。

她又道:“其实也不是非要他一个人来完成这件事,如今攻城槌和重床弩都已经在实战中证明了,这两件东西的实际使用并没有问题,也暂时不需要他在此地维修,不如带着棉花返回并州。”

“由马钧主持这个棉籽分离的机械发明,额外需要的人手可以从科学馆以及乐平书院中挑选就是了。”

乔琰想了想又提笔写道,让当年在制作楮皮衣和楮皮纸上做出贡献的那些女子,也参与到这棉籽分离的项目中。

中国历史上推广棉花的那位重要人物黄道婆,创造出了揽车这样的工具实现了棉籽分离,以大弓和锤子取代了小弓来将棉花给弹到蓬松,又发明了三锭纺车来快速纺纱,从一个不堪虐待逃亡到崖州的童养媳,变成了一位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人物。

如今棉花在西北种植的时间被提前,也将提早用于衣料的制作之中,那么这些东西也势必要提早出现。

谁又知道这几项发明不会从另外的女人手中诞生呢?

按照马钧的过往生活经历来说,他在武器的改造上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天赋,但在衣食住行方面,或许还是更接近于这些事物的人,更能交出一张令乔琰满意的答卷。

所以更准确的说,他是去提供技术支持的。

徐荣见乔琰又从一旁取了几张纸来,写下了棉与阳安长公主几个字,却只放在了一边,也并未出声询问,只是继续说道:“此外还有几样从外面带回来的东西要请君侯过目。”

第一项还是与棉花有关,正是徐荣在购置了大量棉花种子后从当地问询到的种植棉花技法。

在从贵霜回返凉州的路上,他已经让人将其重新以誊写成了汉文。

乔琰对此的需求其实不算太高,在她换回来的北方种植手册里,因棉花可以在西北疆域种植,所以也有记载。

但这份种植技法无疑是符合这些被带回来的种子的,也能合理解释棉花在并州第一年种植中的技术指导。

这份面面俱到的考虑,让乔琰越发确信了徐荣可被委以重任。

第一项是其他的一些西域特产。

徐荣深知乔琰让他带上的购置货物资金都必须用在刀刃上,所以精挑细选了被他带回来的作物。

在这一趟的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他只带回来了两种,其中一种是胡椒,另外一种是波斯菜。

后者在现代还有个更出名的名字叫做菠菜。

而前者在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曾经被带入过中土,但数量太少,也并未进行广泛种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