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6 . 226(一更) 议定弘文(3/4页)  千里江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到了她的手底下了,她要是还不能将其留在此地,那就是她的无能了。

在田丰还在为自己的身份暴露而辗转担忧之际,乔琰已经在请荀彧过府一叙了。

颍川荀氏的士族风仪在荀彧的身上得到了尤为分明的表现。

在这两年间门的四方行游,好像根本没有在荀彧身上表现出任何的风霜侵袭之气。

当他在乔琰的示意下在她面前就座的时候,他那衣袖拂风间门带起的一点熏香气息,一如荀彧本人所表现出的冰清秀雅之态一般,并未让人觉得有何等侵入领地的冒犯。

也无怪乎荀令留香被人引为美谈。

但当乔琰看向荀彧的眼睛的时候又可以确信,所谓的风姿俊雅,坐处留香,绝不能掩盖掉他本人的才华,以及,他可能并不像是表面所见的文雅,而自有一派坚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颍川荀氏子弟倒是有一点共通之处的。

比如说别人看到荀攸的时候,往往很难想到他在作战方略上多有通权机变之能。

当然,现在要谈的是荀彧。

让荀彧有些意外的是,摆在他面前的并非是他从周瑜口中听说的并州清茶,而是白水。

置于青瓷杯中的温水干净不见杂质,本不像是常见的待客之道,可当乔琰开口的时候,荀彧又觉得,面前的这杯白水,无疑是乔琰打算直接跟他摊牌来说的表现。

未尝不是一种恰到好处。

乔琰道:“几日前我正好和慈明先生谈过一次,早前在他前往长安维护天子威仪的时候,他的身体就已不太好了,去年和今年还又重病了一场,无论如何也不适合长期在长安这样的环境中。”

“我的意思是让他前往乐平,和伯喈先生与郑公为伴,因元化先生也在乐平,许还能将他的身体调理一二。”

若要荀彧看来,这确实是对荀爽最合适的安排。

荀慈明原本就不适合朝堂的环境,更适合著书立说,早前只是因为董卓为了赢得士人的支持,才将他给强行征调过来的,而后便走不了了。

现在若能回归原本的去处也好。

“只是这样一来有一个问题。自董卓乱洛阳后,朝廷百官中除卢公荀公等人之外,多迁移往邺城,偏偏新帝将立,是需拥趸班底的。荀公有名望人脉,立身持正,尚书令之位非他莫属,届时刘幽州自幽州牧成为天子,有何处表现不妥,也有荀公与之谏言。”

目前的尚书令,其实是卢植。

可荀彧很清楚,卢植在刘宏任下是尚书令,是刘宏对其战功的忌惮,在董卓任下还是尚书令,同样是董卓在避免卢植掌兵。

把他放在这个位置上,其实是不太适配的。

在三公多领尚书事的情况下,尚书令的权柄逊色于三公,内朝的参知政事权柄在刘宏当政期间门也被他削薄了不少。

比起尚书令,卢植其实更适合做太尉。

荀彧问道:“君侯的意思是?”

乔琰显然不是要让荀彧直接取代荀爽的位置,而是说道:“以荀氏子弟来说,公达在兵法上尤有建树,往后平定四方必定随我征战,若直接将荀公挪去并州,他势必要担心天子近臣不足之事。”

“故而我有个想法,想与文若商议一二。”

她说到此地顿了顿,眸光有一瞬的锐利,俨然是要求索一个答案,“不过在此之间门我有一话想问,文若可愿出仕于长安?”

乔琰若问可愿为她所招揽,荀彧或许还要犹豫一番,可她问的是出仕于长安,那就实在没有拒绝的必要。

若非有这种想法,他也不会出现在此地。

故而他回道:“为汉廷效力,正为我等士人所求。”

乔琰笑了笑。

荀彧这句话将长安的朝廷说成是汉廷,那邺城朝廷便是伪朝了。

有这句定性的说法在,于眼下的情况看,已是足够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