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不祥;善为国者,藏富于民;世无冻饿,便少贫病。”
这不该是祭歌,而应该是载史。
但故事已经翻过了大半,宋从心依旧不明白为何这一章的题字名为《长生》。篇章故事字里行间透出的诡谲已经隐约有不详之意,无论是“王”还是“民”,在这个故事中都是没有面孔、没有喜怒哀乐的某种意向,甚至故事从头到尾,描述“王”的永远只有那一张金色的面具。
直到故事中的人们喊出“王既是天神”的口号时,宋从心还没有反应过来这句话中的深意。但当故事的末尾出现第二首祭歌时,宋从心才咂摸出几l分不对味来。
串联故事的祭歌分为上下两章,上章是人问君,下章则是君问神。
——“神啊,神州陆沉,君应何为?”
——“神啊,灾劫将至,君应何为?”
话本的插页中,戴着金色面具的王在神像前长跪不起,他双手合十,伛偻腰背,以近乎忏悔的深沉祈祷。王的身影十分消瘦,单薄的衣物下甚至能隐约看见突起的脊椎骨。宋从心心想,一位教导百姓脚踏实地的君主,为何会反过来求祈神明的指引?还是说,这里的“神”和“王”一样,并非专指某人,而是一个隐喻?
“王”为何要祈神?这位君王和姬重澜一样窥见了什么吗?他们也知道神舟将要覆灭的未来,并且采取了某种行动?
——“你若有的,人亦当有;你所背负的,人亦当背负。”
“我欲超脱生死,证得无上大道;我欲摆脱劫浊,不入量劫之苦。”君王道,“我欲长生逍遥,安享自在无忧;我欲大同天下,红尘再无疾苦。”
“万民为身,我自为神。”
直到看到这一句时,宋从心才猛然惊醒,不知不觉间出了一身冷汗。她看着故事中的王坐化归寂,临死前留下遗言:“凡我子民,皆可得我血肉;生无罪愆,魂归无垠净土;百岁一轮,业果铸吾魂身;大道若成,万民同享长生。”
王坐化后,百姓虔心敬拜,他们共同举刀,分薄了王身上的血肉,直到仅剩一具白骨。
人们在民间为王立碑造庙,等待着“万民
同享长生”之日的到来。
人们并不悲痛,他们相信王并未身死,而是前往了神国——王,既是人们的神。
关于“王”的故事便在这里戛然而止,宋从心盯着书页上“万民为身,我自为神”的句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就在这时,一声清淡的声音突然响起,吓得宋从心猛然回神:“师姐,你在做什么?”
“啊?”宋从心下意识地打了个哆嗦,却又很快强自镇定道,“咳,我……我在看话本,我没有在工作。”
这不打自招的话语让宋从心忍不住想要扶额,远处自石桥走来的灵希却加快脚步来到亭前。她扫了一眼宋从心摊在桌上的檀木箱子,面色平淡地“哦”了一声。
宋从心:“……”你刚刚的表现是不相信的意思是吧?可恶!
“师姐在看什么话本?”灵希依旧淡定,面上根本看不出情绪的波动,“有趣的话,我回头也观摩观摩。”
“是姑洗和夷则从中州带来的志异话本。”宋从心缓过神来,不知是灵希在身旁导致寒咒失效的缘故,还是今日的天光太过暖和,宋从心感觉自己僵冷的四肢逐渐回暖,心口闷着的那口气也缓缓抒出。她揉了揉腿上已经睡得四仰八叉的小浣熊,举起已经凉冷的茶杯,心不在焉地道。
“这些志怪异闻……着实有些诡异,稍有不慎便看得入神了。”
“中州……”灵希面色平淡,一边用脚别开挡路的兔狲,一边在宋从心身旁入座。她抚了抚茶壶,垂眸道,“茶已经凉了,我帮师姐重新换一壶。”
灵希取过宋从心手中的杯盏,随手泼掉杯中的残茶。她食指轻点一旁的火炉,炉上的茶壶便开始咕嘟咕嘟地烧起水来。
“师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