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话, 处处体贴,叫人如沐春风;有些人说话, 却是无一处不刻薄, 字字句句挑着人逆鳞,偏生要人不舒服, 不痛快。
往日的谢危是前者。
毕竟朝堂内外谦谨有度、周密妥帖的古圣人之遗风,博得美名一片。然而当着她面, 相互知道根底, 面具一拆,话却一句比一句狠,一句比一句刻薄,浑然无遮无掩了。
有那么一刻, 她的愤怒就要没顶将她掩埋,让她有一种大声向他质问的冲动——
你知道什么?
你这样冷血狠毒的人知道什么?
你什么也不知道。
可方才谢危望着她时那近乎洞彻的眼神,又莫名消解了她这突然上涌的勇气。
她竟然不敢。
姜雪宁在桌前足足坐了有好半晌, 才起身来, 跟着走出去。
谢危就立在外头屋檐下看天。
边塞的大风从北面吹卷而来, 将浮云阴霾驱散,澄澈碧空如水洗净,蓝得令人心醉,竟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刀琴剑书先看见她。
谢危随后转过头来,看出她眼眶似乎有些微红, 可也并不说什么, 只是等她跟上来后, 才顺着回廊,走出府去。
大街上早已是一片欢腾。
远近驻地的兵士们都在城中往来,有的只着劲装,有的身披轻铠,可面上神情都是一般无二的兴奋。
若静下来仔细听听,便知谈的都是城外来的粮草辎重。
路上还有许多城中的百姓与他们一般,都朝着东城门的方向去,俨然是都聚集过去看个热闹。
直到这时候,姜雪宁才从这样的热烈里,感知到了一种战事在即的紧迫。
道中甚至有些兵士停下来给谢危行礼。
很显然这些日与燕临一道在屯兵的驻地巡查,他们是切切实实做了点事情的。
燕临刚到忻州,便斩了原本执掌大军的将军,叫王成。
要知道,这人可是萧氏的人。
别管燕临是不是带着圣旨来的,萧氏树大根深,边关的人员变动更是牵涉着至关重要的兵权,调任不要紧,才调任来就直接把人砍了,若叫萧氏知道岂能饶过?
多半吃不了兜着走。
寻常将领当然是既不敢惹气势正盛的燕临,可也忌惮着原本执掌兵权的萧氏,哪边都吃罪不起。有些人是作壁上观,望望风,暂不掺和;有些人则是利益相关,只等着朝廷派的督军到了之后,给燕临好看。
可谁能料到,来了个谢危?
一场幻想顿时成空。
人家非但是燕临往日的先生,到得忻州后,半点没有制衡的意思,光从前些日的议事与宴饮就能一窥端倪。有人在宴席上假作无意提起燕临到任便斩首王成将军的事,谢危也毫无反应,半点没有多追究、多过问的意思,没过两日还与燕临一道巡视军营,倒把全力支持燕临的架势摆了个足。
暗地里等着看戏、等着燕临倒霉的那些人,全吃了个大瘪。
正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谁要还看不清这形势,那就是瞎。
所以虽然才过去没两日,军中风气简直焕然一新。
收心的收心,练兵的练兵。
更有甚者,已经有人悄悄猜测萧氏一族是否失势,连宫里那位宠妃娘娘都兜不住了,否则怎么偏派谢危前来督军?
他们哪里知道,其实从头到尾压根儿就没什么让燕临接掌兵权的圣旨,甚至派谢居安来督军的本意也不是扶持燕临,而是防止哗变?
只是这计谋太大胆了。
大胆到让人连去怀疑圣旨是假的想法都没有,更何况还有一位当朝帝师亲至,加深了可信度?
姜雪宁一路走一路看,说不佩服是假的。
只是佩服之余,也不免心悸。
眼见着要到城门外了,她才想起来问了一句:“原本不是说吕显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