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6. 第 226 章 江启知道大乾并不……(2/3页)  请吃一碗草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措施,东西也是皇帝让江大人去海外寻找的神物,京城的百姓都买疯了等等,一套连环话术下来,老百姓基本上都会买两身棉袄,那些家里富足的,还会留着棉花去做棉被。

等到冬天一来,大家就当真体会到了棉袄的好处了,可想而知,到了明年,种棉花还有买棉袄棉被的老百姓可就多了。

毕竟人家官府都说了,这头两年原本棉花的价格会很贵,都是皇上心好,怕百姓们穿不上暖和的衣服,才强制规定了棉袄棉被的售价。

各处还时不时有锦衣卫在搜查,一旦发现有商家阳奉阴违,那等待着他们的就是牢狱之灾,还有大额的罚款。

别说,还真有顶风作案的商家,只不过被锦衣卫直接查出来的,还撸了几个官员,正好拿出来杀鸡儆猴了,这一举措,让棉花的事穿得更远,大家都在夸皇帝是个好皇帝,大乾能得到红薯、玉米这些产量大的粮食作物,现在还有保暖的棉花,简直就是上天庇佑。

一时间门,歌功颂德的话不绝于耳。

且说这小村子里,谈话还在继续,大春娘一脸羡慕的看着张嫂子,“我家当初看人家收的价格不错,就全都卖出去了,等明年,我一定得留两床弹棉被。”

张嫂子忙道:“明年可就是最后一年,之后官府就不会管棉花的价格了,国家的银子也不能全花在这上面,现在咱们的这个价格可就是皇上在后面帮咱们支付了一部分,你明年要是不买全,往后可就没这么好买了。”其实规定价格这事是江启给皇帝提议的,他知道要是不规定价格,刚一开始这价格肯定就居高不下了。

那也就违背了让百姓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为皇帝积累声望的初衷了。

至于说国家在后面添钱这事,那是没有的,毕竟这棉花种子就是朝廷给的,种是百姓在种,弹棉花的手艺这些有朝廷安排的专人管理,收购棉花的价格肯定比卖出棉袄的价格低一些,怎么都不可能亏本,用不着皇帝在后面补贴。

这个流言能传出来,是江启在背后深藏功与名,本身有不少的流言,可传来传去,百姓就信了他这个。

至于如何保证政策的顺利进行,自然就要靠锦衣卫了,现下锦衣卫的规模可不小,遍布各地。

听了张嫂子的话,其实大春娘一家也是这么想的,“我们当家的在家也说了,咱们明年要多种点棉花,到时候一次性都弄够了。”

其他人也在插嘴,“这以前冬天可不敢在外面多待,现在这棉袄可真是个好东西。”

“咱们现在有了红薯、玉米,还有了棉花,以后的日子可就好过了。”

至少省着点就不会饿死。

村里人俱都赞同,心里满是满足,老百姓这一辈子可不就是讲究个吃饱穿暖,眼看着一切就都要实现了,简直是美到不行。

类似的对话,在各个地方都在不断的响起,这一刻大家都对未来抱有着美好的期望。

皇帝的声望也在这个冬天瞬间门达到了巅峰。

看着各地方呈上来的奏折,皇帝也难得在处理公务的时候露出了快意的笑容,入冬以来,棉花的威力就瞬间门发挥出来了,再加上先前的红薯和玉米,纵然大部分都被百姓卖出去做种子,剩下的也多是留着自家做种,少有拿来吃的。毕竟江启当初在海外带回来的虽然不少,但是要给全国的百姓用还是不够。

可就算如此,那产量大家也是看得见的,也尝过味道,很是美味,以后大家可就不怕饿死了。

几样积累在一起,也算是厚积薄发,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人人都在说他是个圣明的皇帝,日后在史书上说不定也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想到此,皇帝越发的感到爽快。

可不是嘛,主意有人出,事情有人办,身边有这么个能臣在,自己甚至有望在历史上留个贤明君主的名声,一生能有这样的际遇,谁能说不是得天独厚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