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章 酸荠菜鱼汤(7/8页)  木兰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贤。但先贤提出的理论也会有错误,有不符合百年后世界的时候。如果所有事都是一成不变,如果弟子永远都比师长弱,那学问还能发展吗?”

“你们想想,你们希望自己的弟子永远弱于弟子……把弟子换成子嗣,你们希望自己的子嗣一代比一代弱吗?”

“即便是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要时刻反省自己。你们要效仿先贤,效仿的应该是先贤的品性。”

“你们入秦后一定很疑惑,为何秦国的政令与先贤追寻的理想完全不同,但秦国却比其他国家强大,秦民也比其他民众过得更好。去多看、多问、多想,等你们解决了疑问,就是能独当一面,去建功立业的时候了。”

在座所有儒家弟子,全都比朱襄年龄大。

若年纪太小,没有在家中留下子嗣,他们是不可能在这个危险的乱世出门游学。

但朱襄对待他们就像是大学里对待学生们一样苦口婆心,他们对朱襄也毕恭毕敬,就像面对自己的师长。

即便之前有人出口质问,但他并非怀疑朱襄,而是因为对朱襄太过崇拜,才话不过脑子。

这个时代的儒家弟子与后世已经思想固化的文人不同,他们虽然尊重先贤,却没有丢掉怀疑和上进的精神。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乱世,儒家弟子能仗剑行走六国,本身就不可能是眼界短浅的迂腐之人。

“谨遵朱襄公教导。”儒家弟子们起身拱手作揖。

朱襄摆了摆手,道:“坐下吧,不必多礼。君上准备建学宫,用纸张誊抄百家书籍。我推举你们入学宫,你们在誊抄百家书籍的时候,正好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我相信荀子会将你们带在身边,你们一定都是可塑之才。”

儒家弟子们没有坐下,再次拱手作揖。

坐在朱襄怀里,双手扶着朱襄的胳膊,就像是坐在现在还不存在的龙椅上的嬴小政鼻子喷气。

他感到了十分的自豪。

朱襄见这群人都是明事理,也是愿意接受秦国的人,态度更温和了。

他询问了这些人的名字,可惜没有李斯、韩非和张苍这三个荀子最出名的弟子。

李斯和张苍会成为秦国的官吏,将来肯定会为了荀子而入秦拜师。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不知道还会不会入秦拜入荀子门下了。

朱襄正想着,却不知道韩非已经来到了秦国边境。

但韩非却不是来拜访荀子,而是来拜访长平君。

荀子入秦的事没有多少人知道,韩非自然也不知道。他想要寻找一条能让韩国强大的路,翻遍了百家的理论,也没有寻到自己想要的老师。

他确实对荀子的理论很感兴趣,但荀子此刻还没有展露出自己治国的理念,所以韩非还未想过向荀子拜师。

原本历史中,荀子是在去了楚国当兰陵令的时候,才专心著书立说。这时他的治国的名声才传出来,韩非才来拜师。

而此时荀子治国的理念还只在手稿中,只有朱襄等人看过。

长平君在三晋之地一举成名,韩非早就听闻了长平君的名声。

在朱襄被困邯郸的时候,他也谏言韩王,去求朱襄入韩。

韩国本来就国土狭小,农田的产量也十分低,基本粮食难以自给自足。韩非知道,一个国家的根本就是粮食,除了改革政治制度,让农田增产也是强国中很重要的一点。

如果朱襄去了韩国,不仅能帮助韩国田地增产,还能引来许多敬仰朱襄的人来韩国。这样韩国就有更多的人耕种和打仗,能够有抗击秦国的力量。

韩非花了很长功夫说服韩王,但韩国慢了许多步,白起以邯郸城为交换,将朱襄接走了。

韩王捶胸顿足的同时,又十分窃喜。

他窃喜自己没有去接朱襄入韩,否则白起就要拿他的国都来换朱襄了。

韩非得知韩王居然得意洋洋自夸“英明”时,气得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