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些未知的学生,乔琰还是更在意荀彧的去向。
这可是荀彧啊……
荀文若此人,观其生平举止,实在有些矛盾复杂。
他劝阻曹操进魏王,到底是因为此举叛汉,还是因为此举不利于救天下,在准确的答复没从荀彧的口中说出来的情况下,乔琰也不会轻易下一个定论。
荀彧这位被何颙评价为王佐之才的存在,是否适合于乔琰意图建立新秩序的一套逻辑,在并未进行正式磨合的情况下也未可知。
然而无可否认的是,荀彧本人的水准,加上其背后的颍川人脉,让此人一旦遇上合适的主公,必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他是当之无愧的王佐之才。
所以荀彧在当前的局面下不投向她,可以,但她总得知道他要往何处去。
杨修回道:“我跟奉孝先生打听过,他说荀文若有意往荆扬一带游历,看看那一片的战况。”
荆扬?
乔琰方才有一瞬皱起的眉头又舒展了开来。
荆州的刘景升对外的名头尚可,但其只能偏安一隅的能力,注定不会是荀彧的选择。
至于还算出彩的孙策,无论是拥立天子的可能性还是能救天下的可能性都不高,以荀彧的眼光会选择他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那么便还不必担心他会造成什么麻烦。
她起身朝着杨修说道:“走吧,回并州一趟。”
见乔琰走得仓促,杨修一边疾步跟上,一边问道:“君侯竟如此看重那两个后生晚辈?”
乔琰好笑地回道:“你才比那两个孩子大几岁,便以后生晚辈来称呼了?”
杨修也只是比诸葛亮大六岁而已,说不定比一比心理年龄,还是诸葛亮更大一些,不过这种话,出于对她这主簿的心理状态考虑,还是别说了。
她便又补充了一句:“不是因为他们,而是因为棉花田。”
乔琰没有亲自种过棉花。
这不是什么现代人所必须掌握的课程。
乔琰麾下的人里也没有哪一个是种过棉花的。
那么就不得不提防一下它被种坏的可能性了。
这毕竟是一种能提高民众过冬生存率的战略物资,多费些心思也不为过。
在三四月里,她需要确保去年扫平的凉州无有反复之事,且春耕顺利展开,也需要给董卓一点压力,故而必须坐镇凉州。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她也只能将棉花种植之地从开垦到播种迁苗的事情,全部交给下属来处理。
在这六月里倒是可以离开去看一看。
这也正好是棉花的苗期。
顺便,只能说是顺便,去看一眼诸葛亮和黄月英二人。
乔琰绝不承认,她对自己的蝴蝶效应所造成的这个结果实在有些好奇。
事实上她的这个选择也并没有错。
当她这位并州牧紧急赶回并州的消息,经由董卓在凉州的眼线送到长安后,这位已经失了大半雄心的枭雄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
虽然不知道并州出了何事需要让她在此时分心,但起码有这种仓促离开的表现,注定了她在一两个月内都不会发起对长安的进攻。
等两个月一过,就是秋收之时了。
在今年并未发生旱灾蝗害的情况下,关中平原无愧于其优越的地理条件,举目四望都可看到田地中正值繁茂生长的作物。
这无疑给了董卓囤积起一批军粮的信心。
有了这一批粮食,他也就更有了驾驭军队以阻挡乔琰进攻的资本。
但董卓的这种表现并未逃过李傕的眼睛。
在聚众议事结束后,李傕便又一次找到了贾诩。
“文和先生应当已经看到相国的态度了,他觉得自己能将乔琰给拖垮在凉州,也总有找到反攻机会的时候,可关中被包围在荆益凉并四州之间门,各地并无流民因为天子在此而来投,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