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2. 222(一更) 即位抉择(1/4页)  千里江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乔琰耳闻这一句, 不由心中唏嘘。

刘虞他若是生在安定之年,在一方贫瘠之地做一大员,或许还能凭借着他爱民如子的品行和他在治理民生上的才干, 将此地发展到富庶丰饶的状态。

可时逢乱世, 他在统兵天赋上的欠缺, 却让他寸步难行,更是难免因为这等指挥不当的情况,落到今日这般田地。

早先他得到汉灵帝的委任平定张举张纯之乱,他可以因为对乌桓人的态度所博取的好感,行悬红贼首之事, 以另一种方式瓦解乱贼, 以至于这种缺陷还未曾暴露得这么明显。

但当他以正面统兵作战的方式面对公孙瓒之际, 这就成了对他来说极其致命的一点。

公孙瓒不会跟他讲究什么情面法理, 也不会讲究什么品行之说。

将近十年间的戎马倥偬,也让他形成了极有个人特质的作战风格。

出身寒微的履历,让公孙瓒在必要的时候不乏变通之能,多年间统兵人数的限制和骑兵的兵种, 又让他极其擅长以少打多的突袭战。

这场对刘虞的埋伏, 还偏偏发生在了滨海道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发生在公孙瓒必须依靠这一战取胜,来保持对蹋顿的统领状态之际!

这样看来,刘虞落败得也实在不冤。

以乔琰看来, 即便是要对彼时东逃的公孙瓒与蹋顿行追击之举,也绝不应该抱有什么一战定胜负, 或是为图减免伤亡而行人数震慑的想法。

这些士卒的磨合程度尚不足够,又刚经历了公孙瓒的袭营惊吓,反而会在公孙瓒的面前暴露出无数漏洞。

但对刚经历了丧子之痛的刘虞来说, 这些话还是别说了。

乔琰只是正色朝着一旁的麴演看去,“军报中难以尽述眼下的情形,我自晋阳赶来此地,幽州那边应当时局还有些变化,此时如何了?”

麴演眼见乔琰并未有责备他的意思,先心中一松。

他本是抱着建功的想法出战的。

在公孙瓒袭营的时候只是造成了他的受伤而没能将其斩杀,已经让麴演郁闷不已了。

现在又被公孙瓒打了一场翻身仗,也就更让他担心自己还得被牵连。

好在,乔琰看起来并没有这个意思。

他回道:“君侯来前,文远刚有新消息传来,在他退守居庸关后,广阳郡与渔阳郡都只能落在了公孙瓒的手中,乌桓兵马大量朝着渔阳方向而来,驻扎于此地,公孙瓒将滨海道所得战俘纳入己方部从中,打散在与冀州接邻沿线的戍防,他本人则携其精锐驻扎于昌平。”

乔琰沉吟片刻,“此举意在防备袁绍入侵,也防止刘幽州旧部难以听从他的安排,反而给了文远反攻的机会。公孙瓒此人的确有善战之能。”

麴演又道:“此外便是,按照文远所派出的哨骑探报,有一队公孙瓒麾下的精锐并乌桓骑兵南下而去了。”

南下?

乔琰斟酌了一番公孙瓒和蹋顿这个化敌为友举动的意义,和公孙瓒有可能说服蹋顿为己用的理由,估量起了公孙瓒和袁绍在此时联合的可能性。

或者说这大概也不能叫联合。

公孙瓒的野心勃勃与其所表现出的实力,都令袁绍对其防备有加。

但公孙瓒可以为自己和蹋顿讨要一个名号,让两方暂时处在互不干扰的状态。

有了滨海道之胜,公孙瓒完全可以进一步收拢幽州的势力,只是还缺了一个正统之名。

而比起他往南下扩张,他的首要矛盾还是与张辽,以及其背后的乔琰对峙。

那么袁绍确实是可以和这位恶邻暂时谈谈的。①

何况要商讨待遇的,还并不只有一个公孙瓒,还有一个蹋顿。

乔琰心中一转,当即朝着刘虞说道:“公孙瓒若欲结袁绍得以正名,我等如今只有两个选择。”

“其一,我即刻发动并州兵马强攻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