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章 财经:国际贸易2(3/5页)  无字惊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抵不上那么多货物的价值,拿它出去买东西,百姓不就亏了吗?刚开始还不显,时间长了百姓也吃不消啊。

不过诸葛亮这么一搞,直百五铢的价值就无形中拔高了。它靠着和蜀锦这种高端货绑定,硬生生成为了价值百钱的货币。

可是——

【魏吴想要买蜀锦,得用直百五铢。直百五铢哪里来呢?当然是用魏吴自己的货币和蜀国换。而一百枚汉五铢钱才能换一枚直百五铢,蜀汉拿着这一百枚汉五铢钱又能造二十多个直百五铢。】

众人:……

妈呀!诸葛亮你也太恐怖了吧!

你这是做生意赚钱吗?你这是抢钱!卖东西赚一波就算了,铸钱还要赚一波,你良心不会痛吗?

诸葛亮摸了摸自己的良心,觉得不痛。

不坑魏吴,那就得蜀汉百姓承担这部分损失。所以思来想去,还是把经济泡沫往其他地方转移吧。

曹丕和孙权:……

好气啊,但是没有办法。民间购买蜀锦的行为根本没办法禁止,他们不可能让世家忍着不买蜀锦。

什么你说这样蜀汉就赚大发了?世家财大气粗,不在乎。

而且他们反正也可以把损失转嫁给百姓。

算到最后,其实利益受损的不仅有两家百姓,还有百姓身上承载的两个国家。

总之蜀汉赚麻了。

未央在旁边出馊主意:

【他用蜀锦绑架你,你也可以用别的特产绑架回去。加油,我看好你们。】

未央没说的是,反击之前得确定自己手里有能随机应变的经济学大拿。不然诸葛亮一变招,你没办法及时反应,还是得吃亏。

未央不是太看好魏吴,他们真有这种大才的话,之前也不会被蜀汉的直百五铢绑架了。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民不加赋而国足。】

未央说这个可不是什么好意,因为这一点从东周时期的齐国就开始用了,后头的王朝也在用,真正受损的只有百姓。

所以未央完全没必要解释给皇帝们听,她这番解释是说给百姓听的。

至少让百姓知道,为什么自己也没交太多的税,怎么一年到头还是攒不下钱?

【从春秋时期的齐国开始,就有这个操作了。齐国临海,可以靠着海水制盐,成本远低于内陆的矿盐井盐。所以齐国可以用低价大量向各国售卖食盐,最终掌握整个天下的盐业。】

【靠着这个,齐国获取了大量利润,可以实行低税制度。于是齐国人可以生活得比其他国家更加滋润,不用交太多税。】

【毕竟有其余国家替他们负重前行,他们给齐国提供的盐钱就抵了这些税了。一直到战国末年都是如此。】

春秋战国其他国家的国君百姓:……

扎心了。

齐桓公和管仲狼狈为奸,坏事做尽,实在可恶啊。

【等到天下一统,海盐基本掌握在了皇帝手里。抛开那些世家大族钳制皇帝的特殊情况不提,比较靠后的王朝都可以自行制定盐价。】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皇帝的可以表面跟你说“我就不收那么多税了”,然后背地里提高盐价,于是你省下来的钱就得拿去买盐。】

【到最后,你看似没交税,其实交了税。但因为你是买了东西而不是直接交税,你就会误以为自己其实没交多少税。怎么都想不明白明明税低,为什么还是攒不下钱来。】

当然还有更丧心病狂的,盐价抬高不说,税也不少收。不过这种没什么好下场,等百姓活不下去的时候,它就要完了。

听懂了的百姓们人都傻了。

百姓其实很好忽悠的。

你跟他说官府只收一点点税,他看到收税的时候确实收得少,就会单纯地相信你,然后歌颂皇帝是好皇帝、官员是好官。

跟百姓玩这种心眼是封建皇帝们的老把戏了,所以现在翻车也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