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校尉带来的兵丁虽然不算很多, 福禄县心理上仿佛更安全了一点,祝缨与丁校尉谈完了条件,回到县衙的第一件事便是下令将流人从县衙的大牢里移入流人营。流人营现在屋子比较多,一个犯人可以分得一个单间, 许其家眷跟随同住。
单八等人都是良民, 只因“械斗”出了人命才被流放, 日常种田与常人无异, 不干活的时候却要住牢房,满心的不自在。听说要移出去, 都颇开心:“可算能透口气了。”
兽医和庞石匠也都高兴:“终于可以团聚了!”
二人都是有家人跟随过来的, 平常家人租住在庙里干些杂活零工还要付房钱, 现在兽医家夫妻可以住一间房,石匠父子也可以同住, 两家都省了一份房钱。他们本就没有多少行李, 到福禄县之后零零碎碎虽添置了一点, 拢共多费一个包袱皮就裹着走了。
房子是新建的, 还算宽敞,采光也不错,这便比一些草房农舍要好。关键是它没有木栅铁锁,住起来像个正常的人家了!可以短暂忘却自己犯人的身份。
他们这里开心, 却不知道县衙里也挺高兴。
县衙又减了一笔开支。
流放之人到了地方,多是服役,干些苦活累活, 有技艺的能活得好些,没技艺的就是吃苦, 累死、病死的不少, 端看主官怎么处置。祝缨对流人算厚道的, 只要他们干活,关在大牢的时候县衙管饭,虽不精致但是管饱,一天二十几个人的伙食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今将人往流人营里一放,一人分一间屋子,在哪儿干活跟谁吃饭,就不再全由县衙管饭了,有多少本事就吃什么样的饭。不老实就直接扔到采石场又或者挖渠、修路、建仓库,有的是苦活干。
这一批犯人才迁出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都是祝缨通过大理寺的门路弄来的,都有些实用的技艺在身上,最差也是会种田的,刚好祝缨又要用到他们的这点技艺。
双方皆大欢喜。
丁校尉所率皆是青壮,此时正在修建营房,对福禄县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
一切都显得十分平和。
这天,祝缨在县衙里看赵苏为他舅舅写好的奏本,一回生二回熟,到第三回赵苏已然摸到了不少窍门,奏本写得臣里臣气的。这本是一封“称臣、请正名”的奏本,臣里臣气也算恰当。奏疏中说,既然臣与陛下如此亲近友好,又感受到了“王化”,请以后不要称臣为“獠人”,“獠人”分好多部呢,臣也是有正经名字的,音为奇霞,意为美玉。
祝缨道:“要恰到好处。只说你办了什么事就显得干巴巴的,只知一味颂圣又显无能。”
赵苏将她说的都记下,又将她点的两处也改了,预备拿回去重新誊抄。祝缨自己也要再写一封奏本,将“称臣、正名”这事儿再叙述一回,自己也得再夸一下皇帝、夸一下朝廷,都是因为他们心肠好允许开榷场,才使阿苏家被打动肯称臣的。她还打算在这一封奏本里将“互换奴隶”一节也写入,以证明阿苏家确实有向善的诚意。
最后写自己对换回的奴隶的处理,福禄县的留下,外县外府的让他们还乡。
以她对朝廷的了解,这回又不是管朝廷要好处,朝廷是一准儿会答应的。此时她再将给本州各府、县被掳去的人口行文发出,再行文一封给鲁刺史汇报了此事。
将两封奏本放在眼前重新检查了一下两封奏疏里的内容,见没有什么疏漏了,正要命人发出去,小吴风风火火地跑了过来:“大人,赵娘子来了。”
祝缨问道:“赵娘子?不是赵沣也不是赵苏?”
小吴道:“就是赵娘子本人。”
祝缨道:“请吧。”
——————————————
赵娘子不常来县衙,连在县城居住的时间都不多,祝缨猜测她此来必是有事。
她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