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头有了, 祝缨将算命的幌子和货郎挑子都先放到车里,自己将车帘都打开,驴车往前走, 风穿进来还比较凉爽。
项乐与小柳轮流驾车, 现在赶车的是项乐,他问道:“大人, 咱们现在走哪条路?”
河东县地方挺多的,总得择一个方向先过去。项乐家的买卖曾路过河东县, 对其中几个乡的路还是比较熟悉的。
祝缨道:“你只管沿着路走。”
项乐沉默地赶着车,小柳好奇地四下张望, 一旁项安骑着骡子跟着。三人心里都很好奇:置办的这些个东西, 就不用了?
项乐漫无目的地赶着车,沿途祝缨忽然说:“住一下, 沿这条路拐一过去。”仿佛知道路途一般, 项乐听令赶了过去, 不多会儿就到了一个村子。
祝缨道:“行了, 咱们先过去看看。”她钻出车,小柳和项乐慌忙要让开, 她已经灵巧地跳了下去。项乐要去拿货郎挑子, 被她制止了。
村子里来了生人,便有人来围观, 一个半大不大的姑娘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祝缨道:“路过的, 讨口水喝,再问个事儿。”
项家兄妹与小柳面面相觑,眼里满是惊诧:大人的口音!
祝缨现在的口音既不是标准的官话, 也不是福禄县的方言, 与南府所在之南平县的口音也有些差异, 更不是河平县本地的方言,但是能听得出来是附近的方言!
小姑娘道:“你有什么事?”
祝缨摸出两枚钱来,道:“你先拿点儿水来喝,给我们把葫芦灌满了。”
三人晕晕乎乎,你看我、我看他、他再看你,眼神再倒过来转一圈。一般惺惺相惜之情油然而生。他们三人出身不同、经历不同,却在同一个上司的身上感受到了同样的压力,不由生出一股袍泽之情来。
他们甚至不知道祝缨下乡是想看什么的。项家兄妹是福禄县人,按照他们在福禄县时候的所见所感,应该是下来微服私访,探听冤情的。什么富户欺负穷人、婆家打死媳妇儿之类的。可现在祝缨又不问这个,她只是与小姑娘话些家常。
项安看到小姑娘的双颊已飞了些薄红,再看看自家大人,身长玉立,唇红齿白,又会说话又不往前粘着小姑娘猥琐调笑,极礼貌地保持着一点距离。听大人说的话,竟也不是问收成如何、官府是否公平之类。说的也是商家之语,问本地稻子什么时候收,去年秋收稻米多少钱,春天的时候涨了多少价。本村有没有开始种麦子,到时候卖不卖之类。
小姑娘道:“你问这个做甚?”
祝缨笑道:“小本买卖,问个价。”
小姑娘说:“价?秋天贱,春天死贵呢。我们这儿余粮不多的,村头三翁家是大户,兴许有多余的。也听说有人种麦子了,咱们这儿还没开始哩。”她还给祝缨带路去“村头三翁家”。
祝缨也没有推辞,跟她到了那位三翁家里。三翁家是村里的富户了,不过依祝缨看,余粮也不很多。现在这个时候,本就是各家存粮快吃完的时候,穷人家更是巴望着秋收。
三翁看他们四个人,祝缨的衣服稍好一点,只在袖口有一点补丁,其他三个人的肘、膝等处打了好几块补丁。也不当他们是个大商人,三翁自己也不是大财主,就互相套着话。项家兄妹和小柳都不敢说话,听着祝缨跟他胡扯。又说不信他们家有这么多稻米,一定是在故意压价。又说只要价合适,一定会收粮的。
又问本村人以前吃不吃面粉、麦饭,如果不吃,麦子是不是会拿来卖。
说了差不多,祝缨又从三翁家买了两升米做样子,都装在一个小口袋里。问完了米价,她就开始向三翁等人推销自己顺手买的东西,因为仓促,买的东西并不全。她向三翁推销贵一些的小玩艺儿,向贫家平价卖针,连小孩子攒下来的几个铜板都哄得买了糖。
随行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