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果酱蒸蛋糕(3/7页)  木兰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后,我先做出一番功绩,再在赵王赏赐我的时候主动辞官,隐居深山,只在赵王需要我的时候出来。这样我既能发挥本事,也能让其他贵族心安。”

荀况仍旧眉头紧皱:“你确定你这样做,真的能自保?”

朱襄道:“我好歹还有政儿这个护身符。身为秦国质子的舅父,只要我懂进退,赵王不会太为难我。若我出事,赵王从哪再寻一家合适的人养育政儿?”

荀况这才勉强被说服:“既然你已经想明白后路,我会为你扬名。你想扬哪方面的名声?种地的名声,赵王并不重视。”

朱襄道:“我可以与人论兵,也可以与人论政。”

荀况深深叹了口气,道:“你终于要显示出你的王佐之才了吗?但我不认可你在赵国展现你的王佐之才。你为何不随政儿回秦国之后再崭露头角?”

朱襄俯身叩首道:“请老师帮我。”因为来不及了。

荀况知道朱襄心里还藏着事。但朱襄仍旧说服了他。

荀况思索朱襄之后可能遭遇的困境,认为以朱襄目前的条件自保绰绰有余。而且朱襄十分重视雪和政儿,肯定不会乱来。

朱襄急需求名,荀况便同意了。

荀况以为,朱襄如此急迫,一定是因为担心赵国现在种田的劳动力不够,如果再任由赵国官吏乱指挥,明年会饿死更多的人。朱襄不想错过明年的春耕。

蔺相如得知此事后,也以为朱襄如此急切是因为春耕。

邻里乡亲生活如此贫苦,还在夜晚悄悄将家里不多的钱币投掷进朱襄家中。朱襄心善,不愿意待在家里躲避灾难,想再为邻里乡亲拼一次。这很符合朱襄的性格。

嬴小政夜晚进入梦境房间后努力思索,也以为舅父肯定是如此想法。

他想着会为他编织草玩具的农人们,老气横秋地连连叹气。

连自己都想着等灭赵之后,要对蔺相如封地的平民好一些,减免他们一两年的税赋。舅父心善,肯定就更急切地想帮助这些平民了。

儒家是春秋战国著名喷子,也是战国中能与纵横家们撕逼的强大说客。

无论儒家学子信不信荀子那一套说辞,但荀子作为儒家目前资历最老、名声最大的人,他写信请求儒家其他子弟帮忙举荐一个人,这等举手之劳,不会有人拒绝。

何况朱襄在民间的名声确实很好,儒家弟子也早有耳闻。

蔡泽也写信给与自己关系不好的同门。他不是举荐朱襄,而是吹嘘朱襄,说朱襄比这些同门强多了。可惜朱襄不肯离开赵国,否则其他六国的贤明君王见到朱襄,一定会奉朱襄为上卿。

廉颇得知此事后,虽然不知道为何朱襄突然想扬名,但看在自己顺手牵走了朱襄家不少牲畜的份上,廉颇也写信回邯郸,和同僚们吹嘘,朱襄确实知兵,我教的!

邯郸城中有李牧的熟人,写信询问李牧此事。李牧想起朱襄曾说过关于士气的话,斩钉截铁地回复,对,朱襄知兵!

朱襄身边那些引而不发的关系网突然发动起来,朱襄原本只在民间流传的名声,一下子进入了贵族阶层的视野中。

他的名声就像是烈火烹油一般猛烈燃烧起来,刺目极了。

朱襄家中迎来了不少不忿朱襄名声的人。

他们与朱襄论道、论证、论兵。朱襄来者不拒,一一接待。

从天空上的日月轮转,到地面上山川河流的走势;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到春秋战国各国政治得失;从排兵布阵的军势推演,到如何让每一个士兵学会令行禁止……朱襄端坐在席上,与络绎不绝的士子举盏辩论,无所不知,无一败绩。

甚至连名家诡辩的人都败在了朱襄的辩证法上。

这个时代的诡辩,也是哲学的一种。考研考博的政治学中,早就将几千年古今中外的哲学辩论揉碎了塞进了课本中。而朱襄那张能争取到课题支持和科研经费的嘴,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