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赵王对春平侯的宠爱,让太子深深忌惮。
虽然赵王让春平侯当相国,是希望春平侯成为下一个平原君。但太子却不是赵惠文王,没有赵惠文王那样的容人之量,不信任春平侯。
何况赵惠文王也是自己当了国君之后才重用平原君,而不是赵武灵王重用平原君,这完全不一样。
太子还未继位,让另一位赵公子当相国,谁看着都觉得荒唐。
可惜赵王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平原君已经去世,平阳君也老糊涂了,无人阻止。
赵国有识之士也希望春平侯暂时离开邯郸,等赵太子继位之后再回来。
赵国已经经不起一次内乱。只有春平侯离开邯郸,赵太子的地位才更稳固。待春平侯从秦国当完质子归来时,赵太子也才会大度地重用这位弟弟。
赵王被说服了,含泪送春平侯离开邯郸,前往咸阳。
谁曾知,春平侯刚离开邯郸不久,赵太子就患疾病暴毙;赵王大受打击,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同时赵豹也受此打击,跟随赵王而去;赵王后早在前些年就已经去世。
这下子邯郸群龙无首,乱作一团。
赵王没有留下谁继位的遗言。有的卿大夫认为,现在只有公子偃在邯郸,自然是公子偃继位;有的卿大夫认为,赵王让春平侯当相国,很明显是除太子之外就最重视春平侯,且春平侯更有才华,让春平侯继位更为合适。
于是赵王的遗体被留在宫室中无人理睬,赵国的卿大夫们一边吵架,一边派出人去找刚离开邯郸没多久的春平侯。
想让公子偃继位的人自然是去刺杀春平侯;支持春平侯的人则去保护春平侯,护送春平侯回邯郸继承王位。
平阳君的家人此时冷眼旁观着,以丧礼为借口,置身事外。
平原君的家人早就已经回到了封地,不问政事。
这时候没有平原君和平阳君力挽狂澜,也没有蔺相如和廉颇护着赵国内政外战。
燕王喜在继位之后,一直对赵王遣廉颇攻燕,导致君父悲愤而逝一事耿耿于怀。他一直派细作盯着邯郸,希望能找到报仇的机会。
当赵太子病逝时,赵王病倒的时候,细作就将消息快马加鞭传到了燕国。
燕王喜大喜,立刻派剧辛仓促攻打赵国。
燕国国内反对的人很多。他们认为燕国被廉颇屠过之后,国力还未恢复。而且现在燕国和赵国算是盟友,正在调停楚国的内乱。看看远方虎视眈眈的秦国,燕国怎么能背弃盟约,攻打赵国呢?
但燕王喜搬出父仇,反对的卿大夫便无法阻止燕王喜了。
涉及“孝”一字,他们阻止燕王喜为父报仇,就是让燕王喜不孝。有这个开战的借口,背弃盟约也没什么了。
接下来就只看燕国能不能趁此机会啃下赵国一块肉。若燕国此战能胜,一切都没问题。
剧辛是燕昭王的宠臣,原本是一位很厉害的将领。但燕昭王去世后,他被新王排挤,已经很多年没有用过兵,现在已经快七十岁了。
但他名声犹在,燕国上下都对他很有信心。
此时赵国又已经没有名将,燕国就算仓促出兵,应该胜算也较大吧?
燕国出兵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邯郸城。
有外患当前,邯郸城争权夺利的人立刻就冷静下来。
为了出兵抵御燕国大军,赵国现在必须要有一位赵王。春平侯还未回来,那就只能让公子偃当赵王了。
于是赵国一触即发的内乱,在燕国大军压境的刺激下消弭,公子偃登基为赵王。
春平侯其实已经快回到邯郸城了。当他听到公子偃继位的消息后,立刻调转马车,往秦国逃去。
赵王偃一继位,就面临无将可用的大危机。
这时,有人举荐了一位老将,庞煖。
庞煖是赵武灵王的重臣。赵武灵王被饿死后,如许多只认可